咨询热线:
栏目分类
博物馆雕塑
13755044416
一、您的这一提案提得很好,提出的“关于加大博物馆建设让古城绽放历史光芒”的建议★,抓住了关键所在★,切中问题要害,对推动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我市目前正在建设★“博物馆之城”,全市文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当中★。在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建设方案★,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古城内现有大同雕塑博物馆、红色记忆馆★、城墙遗址陈列馆等各级各类博物馆共19座★,有利于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开发★,真正让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
我局已利用古城内已修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化寺建设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利用已修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合院民居开设了张霭堂故居纪念馆,利用修复的一般四合院民居建设了红色记忆博物馆、铜造艺术博物馆等,成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城墙内部空间结构打造文化展陈空间,建设了大同市雕塑博物馆、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举办了各类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展览活动。鼓楼东街有大同市老酒博物馆★,2022年我市新增灵丘县白求恩纪念馆★、大同市葡萄酒博物馆两座备案博物馆,2023年新增大同市县长大院博物馆、大同市元顺兴钱币博物馆、大同市广盛元中医药博物馆★、大同市味醋文化博物馆四座备案博物馆★,全市现有52家博物馆★,多层次★、全类型、广布局的博物馆体系雏形初现★。
二、关于您提出的切实推动古城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我局已开展了以下工作★:
此外,为推动类博物馆的发展★,我局印发了《大同市文物局关于推动我市类博物馆发展实施意见》,鼓励各县(区)充分挖掘辖区内文物资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县城★、乡村覆盖★。经过全面摸排梳理,第一批23座类博物馆已于今年7月正式公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了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全市博物馆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我局与大同市城乡规划院合作编制完成了《大同市中心区域博物馆布局规划》★,优化了全市博物馆布局,统筹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协调发展★,加强对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目前全市博物馆总量增至52座,类别涵盖了历史、艺术★、人文等,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建设体系已初步形成。
我局起草完成了《大同市促进博物馆发展条例》,为全市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条例》经大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于2024年4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大同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条例》将进一步规范博物馆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保障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您好。您提出的“加大博物馆建设让古城绽放历史光芒的提案”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按照大同市委、市政府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工作部署★,我市面向全国发布了征集博物馆的公告,公告发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我局共收到报名信息150多个★,咨询信息近500多条。从2023年2月下旬开始★,我局组织专家对报名的博物馆从藏品数量、藏品质量和藏品所蕴涵的文化与大同古城文化的契合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多轮的评选,目前已掌握了一批藏品质量高、申办人办馆意愿强且具备长期管理运营博物馆能力的博物馆★。我们将以此次面向全国征集博物馆为契机,融合古城内文旅发展业态★,依托四合院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展示效果突出、易于开发业态、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活态博物馆,使广大游客在游览参观的同时,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三、针对您提出的“建设综合博物馆★、建设北魏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民族融合文化博物馆★、建设地域文化博物馆★、建设特殊分类博物馆以及小型特色博物馆”的建议,我局将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加快构建古城博物馆发展格局★,不断总结★“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的工作亮点及好经验、好做法,全速全力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