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755044416

18974899099

提供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程服务

专业雕塑景观设计

咨询热线:

13755044416

18974899099

提供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程服务

专业雕塑景观设计

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13755044416

王浩: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生活在广州这座包容的城市。在他看来,广州本土文化的核心是传承传统、拓展创新和潮流文化★。在这里★,公共艺术创作可以是传统★,也可以很创新。作为艺术创作者,能在这两种文化的形态中自由地切换,甚至找到中间的某个集合★。

  “小黄人”装置是他们的第一次互动,共有两百多人参与★。这种强互动性的艺术实践大受小朋友和园方、家长的欢迎。

  2023-2024年,王浩团队在广东中山板芙镇里溪村进行马拉松主题公共艺术与文创设计

  为了让工作室亮堂,他特意请房东在屋顶留了一个大天窗★,白天都不用开灯。累了★,就在窗前站一会儿★,顺便欣赏楼下清澈的十亩方塘★,或者饮一壶茶。

  看到有些孩子每天入园后啼哭不断★,依然对家恋恋不舍,王浩师生在距园门口不远的一块有些斑秃的大草地上,用220个红色的游泳圈,搭出了一只巨大的章鱼,以此吸引孩子们,治愈他们的心情。孩子们每天入园后,看见有一只红色的大章鱼在迎接自己,很少有人再哭哭啼啼了★。课间休息时★,老师还会带着小朋友们钻进章鱼的内部空间★,在其中游玩,感受它的结构★。

  有一个冬天,他的学生在光大幼儿园调研时发现,所有的护栏都是不锈钢的★,小孩摸上去会感到很冰冷★,希望对此策划一个作品★,通过触觉方式关爱小朋友。他们很快就用软性材料制作了许多“动物的爪印”,比如熊的★、青蛙的、小浣熊的等★,用它们沿着护栏一层楼一层楼地包裹护栏,每个爪印下的地面上★,还贴有相应的介绍。“这是一种社会美育,也是一种科普。”王浩表示。

  于是★,传统的先锋人物式的主题性创作,生出了“先锋”的艺术呈现形式。这是王浩第一次尝试用灯光等材料进行创作。实际上★,这也是王浩创作的一个特点,当要完成一个主题时,首先想的是用一种过去没有试过的形式、样式或表现方法去实现它。

  他们用四千多个彩色盒子,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老师互动,在球场上拼出了一个“小黄人”大地景观装置。从航拍中可以看到,巨型★“小黄人”躺在足球场中央,颇为震撼。

  金碧第一幼儿园分园的美育实践持续两个月后告一段落。在对外展示这些作品时★,不断有其他幼儿园邀请王浩进行此类实践★。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又先后与三家幼儿园合作★,将★“流动美术馆”发展到第四期。

  “它叫★‘乘风’,折叠的山代表秦岭,也象征南极的冰川;龙船则象征‘雪龙2★’号,也传递一种龙的精神。”

  跟着王浩参与实践的学生,也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的艺术是★“有用的”★。对他们而言★, 过去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将课堂上的艺术创作与公众连接。学生们告诉王浩,他们借此找到了所学专业的意义★,甚至是未来的方向。

  王浩喜欢旅行★,十多年来陆续去了十多个国家★、上百座城市,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特别留意那些公共空间里面的艺术作品。去瑞士的时候,他从卢塞恩坐了5个小时船★,到达大湖的尽头弗吕伦小镇★,依然在湖边看到了一座大型公共雕塑《誓言之手》。在日本坐缆车前往箱根雕塑公园,到了偏远的火山脚下的强罗站★,抬头一瞥,便有一座女体雕塑映入眼帘。公共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真正的文化象征★。只有城市足够包容、开放★,才会孕育出优质的公众文化。

  他文化成绩也很好,但家里早早就为他规划了艺术之路★。初三时,广州美术学院附中面向各省招生,他考了全国第八名。他比很多同学起步早,学习又刻苦,老师也都是成名艺术家,成绩一直排名前列。

  他们的实践园区是海珠区琶洲天悦幼儿园(金碧第一幼儿园分园)。这是一个新园区,环境漂亮,空间现代化★,办园理念先进。所以★,王浩和团队策划了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

  一个多月以后,这件厚重的艺术品将被运抵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永久陈列于中国南极秦岭站。“它应该再也不会回来了,也希望这抹中国红能为中国秦岭站带去力量。”雕塑家王浩语气平静,却又难掩自豪★,“这是秦岭站永久收藏的第一件(雕塑)作品。★”

  2019年,王浩从法国访学回国之后★,受广东省南雄市灵潭村邀请★,创作一座大型公共雕塑★,以挖掘红色乡村文化★。与老一辈公共雕塑艺术家不同,他在创作主题性雕塑作品时★,会更多引入空间与场域的概念,联动周围的环境、空间、场地等,而不只关注雕塑这一单品★。

  置于公共空间里的一些主题性作品,如何平衡作品的主题性与艺术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给先锋人物“插电”★,也是多番探索之后的成果★。不过,实践多年★,王浩也有自己的经验。★“我经常站在观众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作品,作为观众,我是否接受它?这会让我更注意平衡好主题性雕塑创作的表达★。”

  王浩和他的团队还用7000颗彩色的亚克力圆片,在篮球场破旧的围栏上方,悬挂出一个有海洋、太阳和风帆的场景★,当风吹起,还会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阳光透过这些圆片★,在地上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点。很多过去不进球场的孩子,开始喜欢在这里做早操、打球★,或游玩。

  “这件作品非常酷。”王浩说完★,给装置通电★,画面瞬间变得时髦起来,看起来像插电版的杂志封面。他说★,这是一个主题性作品,但又与过去那些主旋律雕塑不一样。

  相比于雕塑家,王浩认为自己更确切的身份是一名公共艺术家★。很多时候,他的艺术创作都是服务于公共空间、社会和国家★,这常常花费了他更多的精力。

  2020年★,王浩为广东南雄珠玑灵潭山顶纪念公园 创作大型纪念性公共雕塑《星火燎原·红色南雄》

  灵潭村希望在村里的山顶打造雕塑★,王浩实地考察后,发现雕塑稳立最高处★,到了晚上★,如果结合延续到山脚的灯光,就能感受到山上“星火燎原★”的景象。按照这一想法★,他把灵潭村公共雕塑最终打造成了一个连接步道、绿化带★、景观平台的实现灯光一体化的空间作品,而不只是一座雕塑。“我把这界定为纪念性公共艺术综合体★。”他介绍,在创作雕塑本体时,他和团队还集合了浮雕★、圆雕等形式,以及多种造型元素★、手法、材料★,使其看上去更加多元。

  在这种与小朋友不断互动的社会美育实践中,有时碰撞出的作品让王浩很是触动★。

  一年级开始,开始学习中国画★。四年级以后★,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和色彩。他家在郊区,离市区很远,每次去学画,都是母亲骑车接送。湖南多雨,母亲穿着雨衣,奋力踩着踏板,他就坐在后面,躲在雨衣里,低着头,通过路段起伏判断到了哪里。在着这样的记忆中,他的画艺不断长进。

  2024年,在为香港乌蛟腾烈士纪念园创作纪念性浮雕时,他继续发挥自己空间性的公共艺术创作特长,将公共雕塑创作与园区景观提升融合,甚至包括重新设计护栏★、公共座椅★,优化地铺,以及配置景观植物等★。20天就拿出全套的方案★,从浮雕★、圆雕到空间优化。

  公共雕塑《大漠明珠》入选《2022中国·民勤—第五届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作品落地于中国民勤国际沙漠雕塑公园现场

  王浩创作《闪耀的纪念—广州电力丰碑》艺术装置。作品由收集的181个废弃的广州城市居民家用电表组成,总高5米

  王浩说★,这或许是广州的幼儿园小朋友第一次大规模参与大地行为艺术★。他用影像记录下了这个集行为★、社会美育和大地艺术于一体的空间艺术装置★。

  《岳麓英豪—黄兴与蔡锷》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果展“★,图为中国美术馆展出现场

  王浩团队充气装置作品《章鱼的圈套》,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获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

  与此前不同的是,“雪龙2”号这次带去了一件特殊的礼物★。这是一尊重达四百余斤的雕塑,由不锈钢打造★,其形象是一艘红色的龙船飞跃连绵群山★。

  这是王浩社会美育实践的开端。在此之前两个月,广州金碧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文华找到王浩,想邀请他以泥塑工作坊的方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个示范性工作坊活动。

  之后,王浩和他的学生又策划了一个名为★“城市麦田”的作品。“园方给的经费有限,还要营造出一定的视觉效果。”他们从小朋友上体育课所用的彩色棉棒得到启发★,在幼儿园的树林区域,用这些五颜六色的棉棒,打造了一片彩色的★“麦田”。小朋友们看到这个作品★,都陷入“疯狂”,在其间来回奔跑★,感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老师们则在一旁给这些城市里的孩子介绍,真实的麦田是怎样的,而这是“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彩色的麦田★”★。

  不过,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改革开放的精神是创新,要呈现袁庚这样一个创新先锋人物★,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那就没法跟这一精神走在同一条线上★。“我创作这个主题性人物,能不能也创新?★”他开始琢磨。

  2023年,潮州市大吴村大吴泥塑博物馆,王浩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大象无形”非遗文创实践团开展大学生三下乡与百千万工程完成《大吴泥塑非遗文创设计》

  所以,无论是创作大型公共雕塑★,还是进行社会美育实践、策划艺术展览★,或者是带领团队完成潮州大吴泥塑博物馆非遗、阳春潭簕村红色IP、中山里溪村马拉松主题等系列文创设计……他觉得自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公共艺术家。

  他逐渐有了更多身份★,教师、雕塑家、公共艺术创作者★、公共艺术策划者、公共艺术规划者……但不管什么身份★,做的都是把艺术世界跟公共空间更好地结合★。

  自8月接到委托之后★,王浩便一直在为这个大家伙忙碌★,出方案★、画手稿、建模、锻造……他不断增厚山体的层次厚度★,又频繁加粗龙船★,总希望分量再重一点,仿佛只有这样★,才显出礼物的厚重以及对于南极科考队员的深厚敬意★。

  这个150平方米的工作室★,摆满了他过去20年不同时期的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题材多样,风格不一:既有造型简洁的,也有元素复杂的★,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其中又以主旋律作品为多★,几乎占了一半★。

  2019年,广东启动“大潮起珠江★”艺术创作工程,王浩受委托进行主题性创作★,以展现改革开放的面貌。他挑选了曾创办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袁庚作为主角。第一个想法是★,像过去大多数雕塑作品一样★,用具象写实的方式呈现。

  之后,他开始将公共艺术实践逐步转向★“百千万工程”★“大学生三下乡”等项目,跟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传承等相对空白的领域结合★。

  高考时,老师说,你素描和速写好,报雕塑系吧★。于是,他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其实他也喜欢设计。考研究生时,学院有了公共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他终于发现,这就是自己的★“梦中情科”★,“把我的特点和喜好结合起来了★。”因为他最喜欢的,是把艺术放到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空间维度里去创作,★“介于纯艺术和设计之间★。”他也成了梁明诚的★“关门弟子★”★。

  在这些主旋律作品中,有一件LED灯光装置很难不被人注意。这是一件名为《袁庚》的作品,主角身穿风衣,手指前方,身下是摩天大楼的剪影,身后是LED灯管拼成的英文:TIME IS MONEY,EFFICIENCY IS LIFE!(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王浩首先想到的是捕捉袁庚站在蛇口★、手指香港的经典瞬间★,然后是那句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种划时代的人物常常呈现在杂志封面,但他想把这种封面人物立体化,又琢磨出了LED灯管结合版画的形式。

  进行个人艺术创作和主题性创作的同时,王浩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另一个领域,用他的话说就是★“把艺术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2019年末,新冠疫情来袭,王浩在完成第四届幼儿社会美育实践后,暂时结束了这一探索。事实上★,在经过四五年的实践之后★,他在儿童社会美育实践上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范本价值★,整个系列入选了《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2024年11月1日上午,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2”号驶离广州南沙码头,开启了又一次的南极之旅。

  王浩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实地考察、调研★,与小朋友交流,之后策划了近20个创作方案。在经过老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遴选会筛选、反馈之后,他们最终确定了 10个方案,进入幼儿园创作。★“我们是公共艺术创作,所以园方、家长的诉求摆在第一位,而不是生硬地把我们认为好的作品植入到公共空间★。”王浩表示。

  进一步探讨之后,他提出用空间艺术装置这种更加多元的方式来打造工作坊,完成空间美化★,并使之成为具有更长时效的系列活动,借此把艺术送到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身边。王浩给这次社会美育实践新尝试取名“美育启智·美塑空间”。

  纪念性公共雕塑《星火燎原·红色南雄》,广东南雄珠玑灵潭山顶纪念公园,2020年

  他相信,艺术应该进入到公共空间,到社会语境中影响公众★,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如此,艺术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大的体现。工作以后★,他就一直沿着这条路,不断拓展★。

  一天前,在同一个码头,正是王浩把这件礼物交到了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越冬站站长手中。

  王浩此前旅行日本时,曾在札幌野外雕塑公园的美术馆,看到其专门开辟了一片区域,作为小朋友的工作坊,把美育与泥塑结合,每天都人山人海,他很受触动。收到园方的邀请后,王浩便提出将美育加入其中。这也正合园方的心意★。

  与很多艺术家不同★,作为一名雕塑家★,王浩乐意接受这种主题性的创作邀请★,甚至经常主动探索,发掘这一类型雕塑作品的更多价值和内涵。

  王浩团队《美育启智 · 美塑空间—基于“社会美育★”的广州市系列幼儿园公共艺术实践》项目入选2023年中国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图为互动艺术作品《69+1造象计划》

  他们在幼儿园的优秀作品也越来越多。第二年,在与广东育才幼儿院一院(省一幼)的合作中,王浩和他的学生策划了9件作品,都是针对大空间的装置艺术的介入。

  2017年末的两个多月里,王浩几乎都泡在广州的一所幼儿园里。这位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教师★,带着自己的学生★,想在幼儿园里打造一座★“流动的美术馆”★。

  王浩祖籍山东,但生长于湖南★,从小就喜欢在家里画画★。父母上班的工厂有一位宣教员葛老师宣传画画得好★,家里就送他去学,算是启蒙。美术课上★,他比所有人都画得“准★”★。

  《改革先锋 — 袁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展

  在广州番禺高庄,王浩和广州美术学院的同事租了一栋四层民房作为创作室。他独享顶层工作室★,没有课的时候★,基本都在这里度过★。

  2024年9月19日★,香港纪念性公共艺术《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园景观提升设计与乌蛟腾抗日纪念浮雕》揭幕仪式

  在广州生活过的人,或许都曾在海珠广场见识过广州解放纪念雕像。这座公共塑像的作者叫梁明诚,是王浩的研究生导师。老先生常常跟王浩说★,创作弘扬社会正气的、爱国主义的作品★,是中国雕塑家应该从事的方向。受导师影响★,他一直把主题性作品作为自己公共艺术实践的一个主要部分。

  ★“而在完成这样的艺术创作后,对我本人来讲,很有价值感、成就感。★”作为一名公共雕塑的创作者和大学教师,王浩认为社会需要主旋律所弘扬的正能量,当城市更新或者乡村振兴要打造主题性雕塑时★,应该有艺术家站出来,“这是我创作时非常认同和坚守的观念。★”

上一篇: 学校及企业不锈钢地球仪雕塑成为精神风貌的璀璨亮点 下一篇: 西藏灯光护|Z6尊龙旗舰厅栏生产销售2024排名一览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